芬芳三月,爱意不断。在“三八”国际妇女节到来之前,记者采访到一位特殊的农村妇女。她的故事,在平凡中绽放着坚韧力量,更汇聚着无数爱心力量的温暖光芒。
三年前,生活的重击接踵而至:婚姻的破裂、疾病的侵袭——宫颈癌,高昂的医疗费用如同一座大山,压得潮州市饶平县的小敏(化名)喘不过气来。在她迷茫无措时,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“农村母亲关爱工程”公益项目给予了支持,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她的世界。
(为她撑把伞,时长共3分17秒)
为她撑把伞
永不气馁,单亲母亲从至暗时刻中摆脱困境
2022年8月,在医院内,37岁的小敏攥着诊断书的手止不住颤抖,宫颈癌的确诊报告像一道惊雷劈进她的生活。彼时的她刚经历婚姻破碎,独自蜷缩在住院部冰凉的铁椅上,看着走廊里来来往往的病人家属,“那天我坐在医院走廊,觉得人生全塌了,却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”。
疾病的侵袭让困境雪上加霜。被确诊为宫颈癌后,高昂的治疗费用瞬间压垮了这个农村家庭。父亲在村里种地、母亲做塑料手工、哥嫂在纸箱厂务工。“护士来挂水时,我看着点滴管,想的都是‘这滴下去的就是我家人大部分的工资’”。说到这里,她下意识摸了摸右手背上的留置针疤痕。
然而,正是在这最艰难的时刻,小敏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......政府、妇联、村委、基金会和爱心人士都给予了我支持,关心我、鼓励我,让我觉得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,逐渐有勇气和信心去和癌症战斗。
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与饶平县妇联慰问小敏(右二),给予生活、精神上的支持。
爱心接力,公益之光照亮希望之路
“小敏你看,这里要附上医院的诊断证明和低保证明,然后填写“农村母亲关爱工程”项目申请表。”潮州饶平县妇联的工作人员用红笔圈出关键信息,协助小敏完成资助信息填写,一场爱心接力就此启动。
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副秘书长熊桂莹介绍,“我们建立了反馈沟通机制。一是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,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,研究项目落实的具体办法措施,审议决定项目相关的各项重大事项。二是阶段性反馈项目实施情况。各地妇联不定期向我会反馈项目情况。我会组织志愿者上门回访受助者,相关进展汇集后通过门户网站、媒体宣传等形式向大众反馈,让每一笔爱心善款都捐得放心。”
恢复健康后,小敏参加潮汕工夫茶艺培训,成为了一名茶艺师。
救助资金不仅为她缓解了医疗费用的压力,更让她在病床上萌生了“重新活一次”的决心。2023年春天,尚在恢复期的她积极报名参加了潮汕工夫茶艺培训。现已在汕头某茶叶店当茶艺师,接待过从北京来的茶商,也教过外国游客潮汕茶礼。不仅成功摆脱病魔,更通过学习一技之长实现了自我价值。她感叹到:“以前在工厂只会埋头干活,现在才知道自己泡茶时眼里有光的样子这么好看。”
十年磨一剑,构筑农村母亲的守护网络
小敏的故事背后,是“农村母亲关爱工程”公益项目超十年的坚守,是广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、广东省妇女儿童基金会、各级妇联以及众多爱心力量合力关爱农村妇女的生动缩影。项目自2014年启动以来,通过多方协作,逐步完善,由单一捐赠资金,发展为“以捐资为主,结合赋能+科普”的复合模式。
为让更多有需要的农村母亲得到帮助,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项目方案。项目名称由最初“贫困单亲母亲关爱工程”更改为“农村母亲关爱工程”,受助范围由贫困单亲母亲“两癌”患者扩大为面向14个地市农村人口中遭遇重大疾病的“六癌”母亲(乳腺癌、宫颈癌、胃癌、直肠癌、肺癌、白血病当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疾病),使更多急需救助的农村患病母亲得到援助。截至2025年2月,该项目已累计发放资助金1800万元,帮助超2000名像小敏这样的困境母亲走出阴霾。
十多年来,风雨兼程,爱心不断。以“农村母亲关爱工程”为纽带,连接起无数颗温暖的心,共同助绘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。“三八”国际妇女节即将到来,我们倡议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困难妇女,支持“农村母亲关爱工程”。
采写: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振兴
视频制作:黄坚文
来源:南方农村报开股票配资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