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子放暑假了杠杆炒股利息多少,他的狂欢,却是全家人的噩梦。
他今年13岁,上初一。
放假后,他完全不服管教,开启了“疯狂”玩手机模式。
每天家里总是因为“手机”和“学习”爆发争吵,上演“母子大战”。
讲道理、打骂,一点用都没有。
他理直气壮地说是假期,不让我管。
一玩起手机来,简直六亲不认。
看着一跟他要手机就暴跳如雷的儿子,我简直愁得睡不着觉,整天摇头叹气、焦虑难安,为他的未来担忧。
01
儿子从小学时就不是个很自觉的孩子,干什么全靠我们催,尤其是学习。
所以成绩一直在中等,不上不下的。
我想着小学到初中,肯定是一个大的跨越,希望他在暑假期间好好复习、预习打好基础,将来才有可能考个好点的高中。
展开剩余89%可是谁知道,一放假,人家完全放飞了自我,一点没有要学习的意思。
儿子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玩手机。
不是刷视频就是打游戏,一天都不带腻的,还经常盯着手机笑得不行。
但只要你一提学习,问他“作业写了吗?”“打算什么时候写?”,他就会马上炸毛。
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,好像每个表情都在嫌弃我“多管闲事”。
即使被逼着去写作业,他也是喝水、上厕所等各种拖延磨蹭。
小嘴吧啦吧啦地跟你讨价还价地要手机,说好的时间,每次都不遵守。
我也明白,放假了,也不能一点都不允许他玩手机,大人放假了还想放松呢,更何况是孩子。
但是,总要劳逸结合吧,总不能光玩不学吧!
儿子越来越沉迷手机,晚上睡觉的时间越来越晚,眼睛就像长在了手机上一样,毫无节制。
没办法,我想着既然我管不了,就给他报个写作业的辅导班,让人家专业的老师去管。
结果他知道后,跟我大闹了一场,冲我大吼:
“你是不是有病啊?好不容易放假了,凭什么还让我去上课?”
“我才不去,你要逼我去上课,我就再也不上学了,气死你!”
我被儿子那恶狠狠的表情惊呆了,他眼里对我的敌视和仇恨让我气得浑身发抖。
“你这是什么态度?我是不是上辈子欠了你的?
我花了钱还被你埋怨?!我这是为了谁?我还不是为了你好吗?”
看我实在气得厉害,儿子没有继续反驳,但还是瞪着发红的眼睛看着我,倔强地不肯服软。
从那之后,儿子不仅更加无心学习,玩手机更是变本加厉。
手机就像他的命一样,谁碰跟谁急。
开学之后就是初二了,我都不敢想,他开学之后成绩会下降到什么地步!
就他这样的学习态度,怎么可能考得上好高中?能上个普通高中就不错了!
02
我感觉儿子就是来跟我讨债的!
我有时候真想狠下心来不管他,但是当妈的,又怎么可能真的忍心看着他这样堕落下去。
我开始翻看家庭教育的书籍、文章、视频,听一些老师和专家们的讲座。
慢慢地,我也意识到,孩子之所以沉迷手机,很有可能是现实中他的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,只有在手机的虚幻世界里才能得到。
1、孩子沉迷手机的背后,是被忽视的情绪
爱的反面不是恨,而是忽视。
我们父母可能认为,我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,恨不得24小时围着他转,怎么可能还在忽视他?
但实际上,在“中考”和“高考”两座大山的压力下,我们跟孩子的交流沟通,是不是基本都是以学习为主?
我现在回想一下,我跟儿子的交流,好像十句中得有九句和学习、成绩有关。
偶尔才会有几句是生活中的叮嘱或者提醒,还大多带着指责、说教的口气。
孩子到底喜欢什么、高不高兴,我好像都没有放在心上。
只是一门心思地希望他好好学习、考个好成绩、上个好高中、读个好大学、找个好工作……
总之,亲子之间良性的情绪交流实在太少了。
孩子的情绪和压力都被积压在心里,他在父母这里无法表达,也无处发泄,只能转向了手机来释放。
2、学业压力太大,缺乏对学习的信心
孩子沉迷手机,往往是因为对学习的逃避。
孩子学习的难度不断升级,作业量不断增加,学习压力越来越大,孩子的能力和自律性慢慢地就不足以应对这种挑战。
可能他努力了,但还是学不会;
也可能他偷懒了,结果功课落下就追不上了。
而一旦考试没考好,我往往就会追着不放,不断数落、指责、说教孩子,这样就更加打击了孩子学习的信心。
如果学习带给孩子的,只有失望和挫败,他感受不到一点喜悦和成就感,那学习对他来说就犹如酷刑,他怎么可能还有学习的动力?
而手机带给孩子的,却往往是轻松、愉悦和成就感,那他沉迷手机,就完全不难理解了。
03
仔细想想,当今社会,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,对孩子们的评价标准还是很单一的,一切看分数。
我们父母虽然爱孩子,但难免因为社会的压力而又把压力强加给了孩子。
儿子每次跟我说起他喜欢的话题,我要么敷衍地听听,要么听几句就打断他,让他把心思放在学习上。
他的心情郁闷、情绪压抑,只能把手机当作精神寄托和逃避的方式。
我们如果想要让孩子放下手机,强硬或许只会适得其反,反而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叛逆,不妨试着先从这两件事改变自己。
1、相信相信的力量,多给孩子正向反馈,帮助他们在生活中获得成就感
作为父母,我们经常习惯性地在孩子身上挑毛病,担心他们这也做不好,那也不够优秀,于是什么都要盯着、管着,生怕一放手就会出问题。
原来,这种“监督式关爱”的背后,藏着的是对孩子的不信任。
久而久之,孩子也会开始怀疑自己,觉得自己做不好、做不到,结果陷入自我否定,失去挑战的勇气和自信。
试着不再唠叨和批评,相信相信的力量,真心地相信孩子能做到。
即使孩子还是想玩手机,即使他答应了到时间也可能再反悔,也不否定他,依然相信他终能控制住自己。
多给孩子正向反馈,而不是等到他们考出好成绩、拿到好名次后,才愿意认可他们的努力和付出。
2、设立小目标分解难度,慢慢帮孩子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
孩子沉迷手机,虽然能在虚幻的世界里获得短暂的快乐,但他内心的空虚感一直都在。
而学习所能带来的成就感,是在现实世界中取得的真真实实胜利,比手机中的体验要强烈得多。
没有孩子不渴望自己获得优异成绩,只是很多孩子丧失了这种自信而已。
只有让他们相信,自己通过努力能学好、能做到,他们才会有勇气去迎接挑战、战胜困难。
也只有具备这样的信心,孩子才会放下手机,主动学习。
比如,我儿子是个好胜心很强的孩子,玩游戏都只喜欢赢不喜欢输。
我针对他的这个特点,就给他专门下载了一个“通关游戏”。
按时间计算,快速做题和写单词,看看他的准确率和通关时间,打败了全国多少学生。
儿子很有兴致,跃跃欲试。
写答案时聚精会神,遇到不会的也会马上弄懂,争取下次能更快闯关。
过了一段时间,他做题的正确率越来越高,成就感满满。
我发现,将学习融入游戏和比赛中,每一次学习都能获得正向反馈,真的太适合儿子了。
慢慢地,他不再逃避学习和写作业,因为随着他掌握的知识点越来越多,自信心简直爆棚。
04
写在最后
陪着儿子走过这段鸡飞狗跳的日子,让他放下手机后,我也发现了:
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沉迷手机的孩子,只有没被看见的情绪。
或许我们教育孩子的终极命题并不是让孩子“放下手机”,而是让他们感受到现实世界的温度。
孩子玩手机,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。
他们的光芒一直都在,只是有时候可能被乌云遮挡住了而已。
如果我们父母能看到孩子的需求和情绪,他的眼睛里就会跳动着真实的星光,自然能勇敢地迎接风雨、不惧挑战。
(图片为网络图片杠杆炒股利息多少,侵权请告知删除)
发布于:山东省